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379、逢七必变,中元时节 (第1/9页)
“陶渊明的《桃花源记》也好,晋人王质的烂柯故事也罢。” “当知时空并非是唯一的。” “《桃花源记》当中的‘渔人’并未有姓名,而文章末尾却忽然出现了刘子骥这么一个人,他一生都在寻找桃花源,却未能找到,落了个病终的结局。” “刘子骥何许人也?” “《世说新语?栖逸十八》里,桓冲想要用重金聘请刘子骥,帮助自己抵御苻坚。刘子骥断然拒绝桓冲之邀,将其赠送的所有财物,全部分送给了沿路的穷苦之人,飘然而去。” “刘子骥擅长老庄之学,是求道之人。” “外界多认为陶渊明是高士,而陶渊明却认为只有刘子骥才配的上高士,而高士这一称呼,其实多指修行有成之人。” “陶渊明与刘子骥有血缘关系,且两人又是好友。” “陶渊明为何独独写一个‘寻病终’呢?” “这桃花源记的故事,到底是陶渊明听普通渔夫讲的,亦或者说是渔夫告诉太守之后,事情传扬了开来被陶渊明所知?” “还是说,是陶渊明的这篇文章写出来后,才广为人知,太守派人寻找?” 钜子很喜欢这种推理的过程,他轻松含笑的与姚广孝说着,姚广孝也逐渐了然,答道:“渔人就是刘子骥?” “桃花源记的故事,是刘子骥跟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